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林煜春:倾己所有为“三农”

编辑:徐初栋  2022-04-11 10:54




  正值春耕时节,顺着田埂望去,一个戴着眼镜、衣着朴素、身形精瘦、酷似“老农”的人,早早就在永定区坎市镇坎市街的一块稻田里开始忙碌。“趁天晴温高,抓紧施基肥,抢季节抛栽或移栽,抢天气插秧抓好田管。”
  这位同农户说话的“老农”名叫林煜春,今年60岁,是一名党员,永定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,在基层深耕农技推广36年。一年365天,他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扎在田里,不是在指导农户种植,就是泡在试验田里观测数据,人们都称赞他是“领工资的农民”。
  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近十年来,林煜春主持参与26个省(市、区)农业试验、示范、推广项目,累计试验种植鉴评新品种349个,参与选育新品种89个,带领团队示范推广农业“五新”技术面积达9万多亩,指导带动2000多户农户增收近2000万元。林煜春也获得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、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、福建省第二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、省农业先进工作者、龙岩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“十佳科技特派员”等各种奖励56次。



  记得有位伟人说过: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。”林煜春就是这么一位“难得”的人。1986年,他到永定坎市担任农技员,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为“三农”服务的生涯,从临时工到正式干部再到副站长、站长,从农技员到农艺师、高级农艺师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。虽然职务、职称变了,但他为“三农”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。
  林煜春常说: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这一生我都热爱乡土,农民需要我,我就倾己所有,为‘三农’服务。”在指导农民的同时,林煜春每年都自己带头承包几十亩的耕地示范种植水稻,十多年种植面积达800多亩,仅此增加农民务工收入100多万元,既提升了自身业务水平、增加农民收入,又融洽了干群关系,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。
  2020年春节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生活按下了“暂停键”,而此时正逢春耕时节。农时不等人!林煜春一面指导村民防疫抗疫,宣传疫情防控措施,值守排查外来人员,一面利用中午、傍晚深入所挂钩的农业企业、田间地头,指导防冻、抗旱、春耕备耕,把先进栽培技术送到农户手中。同时,他还当起了农用物资“代购员”,帮47户农户代购水稻种子39公斤、花生种子79公斤、其他农作物种子25公斤,代购肥料、除草剂等,确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“两不误”。



  林煜春有一副“热心肠”,经常帮助农户联系产品销路,免费帮农户运送烟叶、稻谷等农产品。他的小货车上,一直备有一件长罩衣。走到哪里,只要群众需要帮忙,他披上罩衣就像披上战衣一样,上山下田无所不能。今年60岁的他,扛起稻谷来不逊青年。近年来,林煜春帮助种植户销售稻谷近100万公斤,增收50多万元。“每当看到庄稼地里结满丰收的果实,看到农民兄弟脸上露出感激和满意的笑容,我感到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”林煜春说。